联合国近日发布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糟糕情况或将在2020年4、5月出现。伴随着全球粮食危机预警,近期不断有国家相继限制粮食出口。
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近日宣布,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也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等11种农产品;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农业部近日提议,对粮食出口建立临时配额,4月1日-6月30日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过700万吨;柬埔寨则表示,将从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面对全球疫情的扩散以及联合国粮食危机预警,一些国家出于本土粮食安全保障考虑开始“囤粮”限制出口,也在情理之中。
据了解,越南大米净出口量仅占全球总需求的1.24%,其禁止大米出口影响较小,但其行为会否带来各国连锁反应,甚至引发粮价上涨、粮食短缺的恐慌效应,则是更为不利的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撰文预警,多国突然限制粮食出口,可能导致严重市场混乱应极力避免供应断档。以粮食进口为主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当前摩洛哥已暂停征收小麦进口关税到6月中旬以缓解国内粮食紧缺。据报道,伊拉克表示未来几周需要进口25万吨大米、100万吨小麦,来保证国家粮食储备;作为主要粮食进口国,印尼、菲律宾已面临粮荒,储存粮食最多只能维持6个月。
粮食危机迫在眼前,不仅是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而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同样具有警示意义。尽管近年来全球粮食供给总体充裕,但目前全球仍有1.13亿人在遭受饥饿,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四分之一的人口食物不足。资料显示,当前全球谷物供给量26.19亿吨,超过全球谷物26亿吨的需求量。在全球完全无产量的情况下,全球各类的粮食储备仍能满足5到6个月的需求。尽管当前全球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仍然难以避免以粮食进口为主的部分地区因疫情而引发的粮食短缺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对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言。真正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仍须以自主生产、自给自足为根本准则。当前因疫情而引发的粮食危机预警对我国粮食生产也是一种警醒。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人员近日表示,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据了解,一方面我国主粮自给率高。据资料显示,从进出口占比来看,大米进口率(进口占需求的比重)为3.86%,玉米进口率为1.32%,小麦进口率为3.26%,粗粮进口率为5.81%,中国主要粮食的自给率超过九成,受进出口影响较小。但大豆的进口率为88.52%,因大豆并非主要粮食作物,故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粮食储备充足。据报道,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09亿吨,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需求;小麦库存1.31亿吨,足够满足全国13个月的需求;粗粮库存2.23亿吨,足够满足9个月的需求。可见粮价或因疫情短期波动,但并不具备资本炒作的价值。
目前,我国短期主粮无忧,但仍需谋及长远。谋及长远的原因在于,我们还需直面一个根本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个话题说起来荣耀,但回到根本,却暴露出我国农业的短板。目前我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产量能实现基本的平衡,但由于地少人多,这种平衡具有一定脆弱性,可以抗击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备。加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如守住耕地红线、种子自产自主安全、农地弃耕以及专业农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当然相比其他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与农业补贴力度等,我国农业政策还有较大差距。
当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余粮充足,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结果,但粮食安全问题永远都可以说是头等大事,容不得懈怠。
当前因疫情而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预警,也值得各国从长计议,加强合作,将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影响降到最低。毕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Copyright © 2022 张掖市工商业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8003767号-1 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339号
技术支持:祥洪科技